
有人說,健身和學習,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,但大多數時候,升值的過程都是“反人性”的。集中注意力,拒絕誘惑,控制沖動,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戰。
偏偏蘇璐就熱衷于挑戰人性。對蘇璐來說,創業、健身、學習,這幾件事情有著密切的正向關聯,都需要持續地輸出。
用互聯網思維運營運動健身平臺
在健身行業,樂刻被視作是個突然闖入的“攪局者”。
與傳統健身房不同,樂刻首創“24小時”、“月付制”、“智能化”、“全程無推銷”的小型健身房模式,用“互聯網思維”運營一個運動健身平臺。
健身行業的痛點在哪?用戶到底需要什么?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從來不是閉門造車所能得到的。樂刻的創始團隊有不少人員出自阿里巴巴,可能就是因為長期浸潤互聯網行業,才有了打破傳統健身行業“天花板”的樂刻,把健身與互聯網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碰撞出了新的火花。
樂刻運動創立于2015年,至今已入駐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深圳、重慶、武漢、南京、濟南8個城市,開了將近500家門店。蘇璐微信朋友圈的定位記錄幾乎都是樂刻在全國的各家門店,不止是作為工作的打卡,有時也把自己當作普通的健身用戶去運動。令她高興的是,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,她自己的體脂從32%降低到了23%。
蘇璐的工作常態是,一周幾個城市連軸轉。到了周末別人只想“葛優癱”,她卻忙里不偷閑要給自己“充充電”,于是一聽說杭商大學金融學院幾乎立刻拍板報名了。
迭代認知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
杭商大學金融學院領銜導師、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授課時提到:“企業一定會死的,抵御死亡的唯一辦法,是不斷的自我變革,而企業轉型能不能成功,80%取決于企業家本人。” 想要跟上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,掌控企業“生死大權”的企業家必須首先迭代自己的認知。
蘇璐認為走出小圈子學習才能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,才能打破隱形的“天花板”——無論企業、個人,皆是如此。而其中企業家的認知邊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。
和獨自學習最大的不同在于,金融學院“互幫互助亦師亦友,像一個家庭一樣”,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社群學習的概念。
社群學習是一群同頻的人一起加速你的進化。學員在這里可以找到自己想分享和想獲取的主題,并通過互換創業經驗和心得,彌補自己思考的狹隘性。
蘇璐說,金融學院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家、投資人、管理者、創業青年代表,可以從同學們身上跨行業交流和學習,還收獲了各行各業的同學們的友誼。收獲直接反映到了企業運營中,僅就樂刻而言,順利地在活動中對接了和娃哈哈的資源,還和苑苑集團開展了合作,一起為用戶串聯美好生活方式而進行跨界互聯。
在杭商大學金融學院訪學校長(校董)系列活動之走進娃哈哈的課程中,蘇璐深刻感受到了企業家應具備的自律精神。校長宗慶后在與同學們的互動中多次提到“學習”,非常謙虛地說“要向年輕人學習互聯網”。
蘇璐說,“娃哈哈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發展壯大保持生命力很重要的原因,來自于創業老前輩低調、謙遜、持續學習的態度,通過持續學習的方式守正出奇。”
一年課程已近尾聲,蘇璐言簡意賅地總結這段學習經歷:“深度學習,拓寬認知,實戰演練,催生企業之間的化學反應。”
(免責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僅做公益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權問題請告知刪除!本文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。)
熱評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