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天前,飽受痛風折磨20年的張先生(化名)因關節劇痛難忍,住進了臨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病區。20年前,他首次因左足大腳趾劇痛被診斷為“痛風性關節炎”。然而,此后的漫長歲月里,他僅靠止痛藥在發作時“救急”,從未規律服用降尿酸藥物進行根本性治療。
如今,他的雙手已嚴重畸形,滿布痛風石,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由于長期不規范治療,入院檢查發現他已發展為尿毒癥。
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入院后的檢查結果。張先生的生化檢查結果顯示多項指標異常:血尿酸高達550μmol/L(正常值上限約420μmol/L),肌酐450μmol/L,腎小球濾過率9ml/min/1.73m2,這些都是腎功能嚴重受損的標志。而他的血鉀6.16mmol/L(正常3.5—5.3)更是達到了危及生命的水平。
典型癥狀
痛風是一種全身性疾病,長期高尿酸會導致:
1、關節破壞
尿酸鹽結晶形成痛風石,侵蝕骨關節,導致畸形和殘疾。
2、腎臟損壞
尿酸結晶沉積在腎臟,引起痛風性腎病、腎結石,最終導致腎衰竭。
3、心血管風險
增加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卒中等風險。
4、代謝紊亂
常合并糖尿病、高脂血癥等代謝綜合征等。
常見誤區
許多患者像張先生一樣存在嚴重誤區:
1、不痛就不治
只在發作時吃止痛藥,緩解后便不再治療。
2、忌口就夠了
認為單純控制飲食就能解決尿酸問題。
3、藥傷腎就不吃
對降尿酸藥物存在誤解,反而導致更嚴重的腎臟損害。
治療方案
1、急性期(治標)
首要目標是迅速消炎止痛,緩解患者痛苦。
2、緩解期(治本,關鍵)
長期降尿酸治療:這是核心。需在醫生指導下,根據個體情況選擇藥物,從小劑量開始,逐漸調整至目標值,并長期甚至終身堅持服藥,不可自行停藥或減量。
注意事項
1、轉變觀念
認清痛風是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病,不是“痛時才治”的急性病。
2、定期監測
即使無癥狀,也應每3—6個月規律檢查血尿酸和腎功能。
3、積極配合
做好醫患配合,與醫生保持良好溝通,切勿自行調整藥物或停藥。
4、盡早治療
一旦確診,應盡早開始規范治療,避免不可逆損害。
供稿:臨平區衛生健康局、杭州市臨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 王云卿
(免責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僅做公益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權問題請告知刪除!本文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。)
熱評話題